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披露,截至月日,全国检察机关共审查批准逮捕涉疫情刑事犯罪案件件人,审查提起公诉件人,其中依法批准逮捕诈骗罪件人,起诉件人,诈骗犯罪数量最多、占比最高。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介绍,其中许多不法分子借助网络实施诈骗行为,几乎都是通过网上进行,一些人甚至包括未成年人,“动动手指就犯罪”、彼此不见面、作案更易得手。据统计,近年检察机关查处的网络犯罪案件年平均增幅达%以上。
苗生明表示,网络犯罪主要是利用网络、针对网络和在网络空间进行的各种犯罪,包括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赌博、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这些犯罪近年呈高发多发态势,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社会各界对此深恶痛绝。但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建设网络强国,决不能让网络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检察机关对网络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严惩涉疫情的网络犯罪。
案件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涉及罪名比较广泛。涉及十余个不同的罪名。其中诈骗罪居多,涉及件。其次是寻衅滋事案件,妨害公务罪件,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共件,其他罪名有件。
二是行为类型多,既有单位犯罪,也有自然人犯罪。既有为发泄不满情绪,驾车冲撞疫情防控人员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也有拒不配合防疫检查登记、体检、体温检测工作而袭击民警、社区防疫人员和其他民众的妨害公务犯罪和寻衅滋事犯罪。既有故意传播编造虚假疫情信息制造恐慌的行为,也有故意隐瞒疫区行程致多人隔离的妨害传染病防治的行为。既有销售大量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口罩、销售伪劣口罩、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的行为,也有通过微信朋友圈、网络等,发布销售口罩、虚假信息骗取钱款的诈骗行为。
三是量刑体现从严。从判处的刑期来看,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有人,占到%。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有人,占到%。其中最高判处的刑期为年。
四是远程视频开庭。考虑到疫情因素,法院积极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在充分听取被告人意见的基础上,宣判的件案件都是采取远程视频方式开庭审理。
五是认罪认罚效果比较好。依法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充分运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刑事简易程序和速裁程序审理这些案件,共审理件。从目前已经的宣判案件来看,仅有个人提起了上诉。
以上就是关于疫情期间至今涉疫情刑事犯罪案2718件3275人的全部回答内容,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请在线咨询承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