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犯罪的七个罪名特征

2021-08-03 14:37

知识产权犯罪的七个罪名特征

侵犯知识产权罪是指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未经知识产权所有人许可,非法利用其知识产权,侵犯国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秩序和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

知识产权犯罪的七个罪名特征

根据刑法规定,涉及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商品罪、非法制造或者销售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假冒专利罪;侵犯商业秘密罪七个罪名。现分别介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七个罪名特征。

1、假冒注册商标罪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解释】本条是关于假冒注册商标罪及其刑罚的规定。  商标是商品的标记,是商品生产企业为了维护...

概念定义 立案量刑标准 司法解释 构成要件

2、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解释】本条是关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及其...

概念定义 立案量刑标准 司法解释 构成要件

3、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第二百一十五条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解释】本条是...

概念定义立案量刑标准 司法解释构成要件

4、假冒专利罪

假冒专利罪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专利法中所规定的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而冒充专利行为和专利侵权行为则完全被排除在刑罚处罚之外。从国家专利制度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看,冒充专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不逊于假冒他人专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概念定义立案量刑标准 司法解释 构成要件

5、侵犯著作权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侵犯著作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音像、计算机软件等作品,出版他人享有独占出版权的图书,未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音像制品,制作、展览假冒他...

概念定义立案量刑标准司法解释 构成要件

6、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第二百一十八条 以营利为目的,销售明知是本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侵权复制品,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解释】本条是关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及其刑罚的规定。  构成本条规定的犯罪,...

概念定义 立案量刑标准 司法解释 构成要件

7、侵犯商业秘密罪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获取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第二百一十九条 有下列侵犯商业...

概念定义立案量刑标准 司法解释 构成要件

通过对以上侵犯知识产权罪七个罪名分析,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行为人没有权属来源。行为人之行为没有权属来源,即其行为未经权利人同意或授权。根据我国专利法、商标法的有关规定,专利和注册商标可以通过合法的行使转让,权利人还可以同意第三人使用和享受该权利。因此,专利权人和注册商标权人同意他人使用和享受该权利时,即使程序上不符合法律规定,也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不成立犯罪。只有未经权利人同意,违背了权利人意愿的行为,才可能是犯罪。当然上述行为往往有例外限制,如存在着作权的限制或强制授权等,即使行为人之行为未获得权利人的同意也应视为有正当权属来来源。

2、侵犯了权利人专有权利。在客观行为上主要侵犯了他人的专有权利,在某些场合下则可能表现为对行政法规范的侵犯和违反。犯罪行为基本表现形式上,只能是作为,即行为人采取了积极的动作而违反刑法的规定。侵犯知识产权罪只能由作为构成,不作为不可能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罪。

3、侵犯知识产权罪不属于行为犯,而是结果犯。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从其危害结果和犯罪情节中表现出来。所以行为必须是违法所得数额较大、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特别严重情节。侵权行为未造成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就不构成犯罪。如“个人侵犯著作权犯罪违法所得2万元以上的属于违法所得数额较大, 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属于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更多罪名 https://www.lvs995.com/zuiming.html

  • 以上就是关于知识产权犯罪的七个罪名特征的全部回答内容,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请在线咨询承业律师

  • 刑事罪名